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赡养纠纷温情化解 司法为民书写和谐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28 18:10:57


在义马市某养老院的房间内,一场充满温情的特殊庭审正在进行。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实际困难,义马市人民法院千秋人民法庭通过一次巡回审判,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这场设在床边的庭审,让法律的刚性充满了人性的温度,真正让“夕阳红”感受到了司法的守护与温情。


养老院里,法官、原告及其代理人、原告三名子女及其代理人围坐一起,一场关乎亲情与责任的调解就此展开。承办法官杜娟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了解到老人希望子女共同承担养老责任,而三个子女却因为经济压力、过往矛盾等因素与老人存在严重分歧。以法为纲,筑牢底线。杜娟首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赡养义务的强制性规定,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法定义务,为调解工作划定法律红线。以理为要,寻求共识。认真评估养老院的实际费用,同时考虑到子女目前并不宽裕的经济状况,杜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既保障老人权益,又兼顾子女实际承受能力。以情为系,修复亲情。“父母把你们养大成人,付出的心血无法衡量。如今他们年老体弱,正是需要子女回报的时候。”杜娟的一席话,唤醒了子女们的感恩之心,让亲情的天平重新归位。

经过数小时的耐心沟通,兄妹三人逐渐放下成见,达成共识。原告撤销了对已履行赡养义务的被告李某的诉讼,肯定其过往的付出。其余二被告也答应每月支付600元的赡养费用,并当场表示,今后将更加关心母亲的生活,定期探望,让老人安享晚年。法官刚柔并济的调解方式,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更达到了“人和”的理想境界,避免了对簿公堂可能带来的亲情伤害。
        这起赡养纠纷的圆满化解,是义马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彰显了司法的温度与力量。调解中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让法治精神与道德感化同频共振。义马法院将继续以“枫桥经验”为笔,以司法为民为墨,用心用情用力,让法治之光、和谐之风,浸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赵倩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