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义法二十四节气·大寒篇 ——大寒不寒 家事审判传递司法温暖

  发布时间:2025-01-21 16:24:42




时至岁末有大寒,天寒地冻雪满山。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是最后的一抹冬色,象征着严寒的极致,也预示着天地间的静默。凛冽的寒风呼啸,铅灰的云层低垂,晶莹的雪花飞舞,整个世界显得格外清冷而寂静。在寂静之下的某个角落,当亲情纽带因争吵与误解而变得脆弱不堪,夫妻冷战、亲子疏离、赡养纷争……这些“寒事”宛如大寒中的风雪,刺痛着每位当事人的心。

翻越岁严寒,山河春光灿。在这寒冬腊月,义马法院千秋人民法庭如一盏明灯,融合家庭、法律、情感与理性,创新推出“家庭医院”工作模式,通过专业化审理、多元化解纷与柔性办案并举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义马实践,让司法温暖如春风般驱散大寒的凛冽,为万家灯火守护希望。


审前探源

“望闻问切”察家事隐忧之微


抓牢审前阶段,义马法院千秋人民法庭注重全面、多维度地探寻家庭纠纷的内在症结,绘制出清晰的矛盾“病理图”,为精准审判打下坚实基础。

“望”表析里探生态。对案件材料和当事人表象进行细致观察,在诉状等初始材料中查找家庭感情纠葛端倪,从双方当事人的语言和眼神交流中解读家庭氛围与情感状态的密码,获取更真实的家庭生态图景,为剖析纠纷成因积累直观依据。

“闻”声索隐听诉求。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主动走访邻里及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状况,捕捉更多被忽视的细节。在一起八旬老人起诉丈夫扶养费纠纷,且同时起诉子女的赡养纠纷案中,成功找到家庭情感纽带断裂点,有力促成一家五口达成和解协议,修复家庭裂痕,实现一案化,多案结。

“问”症求因挖根源。针对案件中的关键问题,设计详细的询问提纲,与当事人进行深入交流,借助精准“问”诊,制定个性化、多元化解决方案。在审理一起涉残障儿童的家事纠纷时,充分听取父母和子女的意见,找准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探索出满足未成年子女情感需求的“最优方案”,该起案例入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切”中要害解症结。综合分析判断,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审判经验,深入剖析家事纠纷的核心症结。在审理一起长期两地分居的案件时,成功帮助当事人吕某与马某解开“心结”,重建信任、修复关系,有效维系家庭的完整与和谐。

审中疗愈

“对症下药”治纠纷沉疴之疾


进入审判阶段,义马法院千秋人民法庭抓紧关键环节,秉持家、法、理、情融合的理念,综合运用多种司法手段与人文关怀措施,全力修复破损的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纠纷。

法为良药止纷争。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庭审地点,先后在马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义马市人民医院等地巡回开庭审理家事纠纷,成功帮助10余名当事人妥善处理离婚、财产分割等相关事务,显著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在推动诉源治理,就地化解纠纷等方面积累宝贵经验,成功入选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情为调剂促和谐。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诉前和解及庭审联调等制度,前置调解程序,注重家事纠纷的复杂性和情感性,发挥司法职能,彰显柔性司法的优势。构建多元联动调解体系,畅通与辖区内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社区等基层治理单位的对接,联合市妇联建立婚姻家庭纠纷预防与调处机制,为群众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教育、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爱等一体化服务,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理为指引树新风。以公序良俗与家庭伦理道德为导向,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在涉离婚纠纷、子女抚养类纠纷案件中,注重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发出三门峡地区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手册》,为未成年子女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与妇联、民政等单位紧密合作,从倡导文明婚俗、培育健康社会风尚的角度出发,携手成功调解数起婚约财产纠纷,切实使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判后呵护

“留院观察”守家庭和睦之稳


判决之后,义马法院千秋人民法庭抓好延续时期,密切关注家庭关系动态变化,紧盯当事人在调解和好之后的“脆弱期”“危险期”,采取有效手段,确保家庭关系持续修复与稳固。

心理疏导助力情感调适。针对部分当事人在判决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创伤或情感困扰,选派有心理疏导经验的法官为当事人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切实消除负面情绪对家庭关系修复的不良影响,有效推动某涉子女抚养费纠纷的离婚双方当事人在和好后,主动共建家庭教育账户,现场转入账户9000元,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家事审判的司法柔情和弥合亲情的良苦用心。

跟踪回访关注家庭动态。建立判后跟踪回访制度,“家庭医疗队”积极分析,法庭干警联络跟进,通过电话询问、实地走访等方式,定期与当事人沟通,了解家庭关系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判后跟踪回访案件覆盖率达100%,有效保障了判决的权威性,切实减少后续执行难题。

调解支持防范纠纷复发。持续为判后家庭提供调解支持与法律指导,帮助当事人解决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切实降低家事纠纷复发率。探索建立家事司法满意度调查反馈机制,定期开展常规满意度调查和随机抽取回访已结案件相结合,形成“意见收集、分析改进、稳步提升”的闭环监督体系,促进司法服务满意度达100%。


案外绸缪

“义务问诊”筑幸福家园之基


案件审结之外,义马法院千秋人民法庭抓好案外阶段,秉持“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司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源头上预防家庭纠纷的发生。

强化培训增能力。构建“法官+调解员”调解模式,择优选派法官担任社区法治副书记,定期前往街道、社区,就家事纠纷及常见纠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8次,培养群众身边的法治“明白人”100余人次,全面释放多元解纷“1+1>2”的体系化效应,打造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义马样本”。

精准施策防风险。根据辖区内诉讼案件中,涉离婚彩礼返还、给付彩礼导致家庭困难、以结婚为由借机索取财物等情况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向辖区街道办事处提出加强抵制高额彩礼宣传的司法建议,涵盖宣传普及婚嫁新风、强化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组织修订完善居规民约等内容,为完善彩礼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区普法强观念。按照“重内容、重方法”的宣传方式,先后在辖区10个社区开展“拒绝高额彩礼 弘扬婚恋新风”专题法治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现场向40余名群众进行答疑解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相关法律知识,有效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制作的普法视频《彩“礼”》被河南省高院微信公众号“豫法阳光”转载,反响良好。

阳光司法育美德。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全部公开审理,不定期举办“专题开放日”“家庭教育宣传”等活动,主动邀请代表委员、学校师生及普通群众等100余人走进法庭、观摩庭审,增强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法治副校长授课形式,到中小学讲授家庭伦理道德和反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培养家庭美德和责任感,参与学生累计达1000余人次,真正做到以法之名,护“未”成长。



寒尽即春生,有梦可追,何惧风雪。义马法院千秋人民法庭通过“四步诊疗法”在家事审判的各个环节倾注心血,传递司法温暖。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让司法的阳光穿透寒冬,照进每个家庭,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接下来,义马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如我在诉”为理念,持续深化家事法庭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曹孟源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