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史说新语】英雄人物:韦拔群

发布时间:2021-11-26 21:33:07


开栏语

百年沧桑路,奋斗筑华章。红色革命史,世代永传唱。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路风雨,共同谱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壮丽革命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开辟了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时代!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党史教育向纵深发展,我院特开设《史说新语》专栏,讲述党的故事,再现党的辉煌,传递党的声音,承继党的精神!用新时代话语讲述党曾经历的艰苦卓绝、灿烂光辉的奋斗历程。每一篇文字都是党的史诗中一个重要篇章,每一幅画面都给人一种极其震撼的力量,让人感慨、催人奋进。欢迎您走进义马法院党史教育专栏《史说新语》! 

英雄事迹

图片1.png

韦拔群像(新华社发)

他是与毛泽东、彭湃齐名的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毛泽东称赞他“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

韦拔群,1894年生,广西东兰人,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张毅部任参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韦拔群追求真知,追寻真理,并以“愤不平”为笔名宣传新思想。1920年,他离开黔军,在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

1921年,韦拔群回到家乡东兰县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先后秘密组织了“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号召和带领家乡壮、汉、瑶等各族贫苦农民“打破不平”“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1923年,他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了县知事和团总,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1925年,韦拔群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领导创办了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他领导成立了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领中共在南宁掌握的部队挺进到右江地区,与韦拔群率领的农军会合。同年12月11日,胜利举行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韦拔群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开赴中央苏区,韦拔群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将所部1000余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主力部队,自己仅率百余人留守。

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从1931年春开始,白崇禧指挥国民党军队,对右江苏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围剿”,都被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打破。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韦日印(向国民党讨赏后改名韦昂)杀害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屯后山的赏茶洞,时年38岁。

牺牲前,韦拔群尽管数次遇险,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曾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时代新语

韦拔群同志将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要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勇敢担当历史使命,焕发斗志,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立足群众,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把继承发扬革命前辈优良传统与聚焦主业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结合起来,以更昂扬的斗志、更优良的作风和更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法院工作中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朱 康 姚雪洋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