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天平杯”征文专栏

永远的民二庭

“天平杯”最难忘的一件事之一

  发布时间:2017-12-03 17:02:56


    我打开思绪的闸门,回忆从报考法院的那天到现在,在法院工作的日日夜夜——从第一次担任书记员手忙脚乱地记录庭审,到娴熟地担任审判长开庭审判案件;从第一次下乡调查被当事人气跑,到应对处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从第一次胆怯地站在竞争上岗的演讲台上,到信心满满地做人大报告……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清晰如昨,历历在目。这其中,有自豪、喜悦、感动,有遗憾、痛苦、无奈,一时间,真不知从何处落笔。打开手机看日志,顺便浏览微信,我看到了“永远的民二庭”微信群,于是心头一热,豁然开朗。

    我先后在市中院刑一庭、经济庭、监察室、宣传处几个部门工作。2000年夏季,单位进行人事改革双向选择。当时,经济庭门庭若市。我从小就好静,不喜欢凑热闹,上公交车也总是等别人上完了再上,所以自然放弃了经济庭;我也在刑事庭干过,因可能是女同志,胆子小,去一次执行死刑现场,几天都缓不过神来。

    民二庭是全院案件最多的庭,当时职能是审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等二审传统民事案件,管的都是常说的鸡毛蒜皮扯不清道不明的家务事,当事人较真,工作难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民二庭门前自然鞍马稀少。

    经过几个部门磨练的我,确定了人生职业方向:一定到审判一线,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法官。我琢磨,刑事犯罪暴力性强,女同志就不去刑庭了。但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报民二庭。

    民二庭时任庭长王建生对我进行一番考察后,同意我到民二庭工作,并对我说,民二庭很苦,但也很锻炼人,年轻人不要怕苦,要多办案,办好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想来,王建生庭长“多办案,办好案”这句话,应该是最朴素的“质效并重”。

    我一到岗就从档案室翻出民二庭的卷宗认真阅读,向老同志请教办案“秘诀”。王建生庭长是个超凡脱俗的人,不琢磨人情世俗,但爱学习,脑子灵光,审判经验丰富,喜欢给庭里同志们讲自己以前的成功案例。大家开玩笑说“王庭长啥都懂”,他听后也欣然接受。

    王庭长只要讲,我就不厌其烦地听,中间还提一些问题;庭里其他同志也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很快的,我适应了工作,第二年我就办案一百多件,居全院第一,荣立个人三等功。现在想想,当时没有电脑,没有书记员,所有辅助工作都是一个人做,判决书都是一个人手写,办一百多件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不断地努力工作,践行着“多办案,办好案”的宗旨,逐渐得到了大家认可,各种荣誉也扑面而来,通过竞争上岗,我先后被任命为民二庭副庭长、庭长。

    2009年我任民二庭庭长后,继续秉承“多办案,办好案”的宗旨,给年轻人压担子,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在2013年院里竞争上岗中,民二庭4名同志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在全院是最多的。大家都说,民二庭是人才的摇篮。

    随着岁月更替,工作变动,庭里的同志也在不断变换,李剑、大艳、韩点、秦艳……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如当年的我,怀着对法官职业的崇敬,对法治的梦想,走进了民二庭,而曾经的黄毛丫头如今已人到中年。

    庭里唯一比我年龄大的是老乔,老乔是我们的乔建刚法官,非常喜欢年轻人,乐于帮助年轻人,被大家尊称为“乔教授”。他一直与我在民二庭共同工作,直到我下基层法院,是与我在民二庭工作时间最长的同事。

    审判管理越来越规范,办案要求从“多办案,办好案”变成了“质效并重”,但其二者一脉相承,在老同志的引领下,民二庭继续传承着这种精神。一个个年轻人不断的成长,涌现出了很多办案标兵、省级先进个人,还有两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办案标兵”称号,我把自己曾经办过的案件裁判文书整理了一下,装订成厚厚八本,把天平、法槌图案印在封面上。

    伴随着个人的成长,民二庭也成了老先进,连年在审判质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15年被省高院记“集体二等功”。

    我到基层法院工作后,回到中院自己曾经办公的地方,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年轻人。昔日腼腆的小男孩青年法官李剑,满脸自信地站在我面前,这几年,他办案数一直在全院第一,今年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民二庭副庭长岗位。

    王保奇接替了民二庭庭长职位,王庭长是法律科班出身,有着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他一见到我,就非常感慨地说两位副庭长判决书写得如何好,法官助理思路清楚,书记员配合默契,内勤认真负责,如数家珍地把庭里的同志们夸了个遍;并对我说到民二庭工作很幸运,一定把民二庭先进集体荣誉保持下去。

    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在民二庭这个大家庭中,大家共同成长。民二庭有个微信群,新来的同志被邀请进来,调走的同志仍留在里面,目前群员已有二十多个人,前一段时间,几个年轻人一嘀咕,把微信群名改为“永远的民二庭”,意即:大家永远在一起共同关注民二庭的发展。是啊,民二庭,是人民法院的一个音符,在法律的五线谱上,一定能够演奏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责任编辑:上官楠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